展位预订:021-3114 8748
参观/媒体联系:13601815988
QQ:2463282767
邮箱:artsexpo@sgexpo.cn
1月9日,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《2024年广州经营性用地供地蓝皮书》,《蓝皮书》中详细介绍地块区位、交通、景观等通用性信息和生活配套、公服配套、上下游产业分布等针对性信息。其中,透露了广州下辖11个区的轨道交通规划。
越秀区
提升铁路枢纽能级
引入高铁线路6条、城际线路5条,站场规模控制为11台21线,近期加快1条城际、4条枢纽联络线建设,打造成为大湾区中心火车站。
构筑互联互通公共交通网
规划15条地铁,长73.7km,线网密度2.2km/km²,站点800m覆盖率90%,形成“城市轨道快线A-城市轨道快线B-普速地铁”三级网络。打造一级换乘枢纽7座、二级换乘枢纽9座,站城一体,建设立体都市。根据轨道站点周边主导用地性质,差异化配置衔接设施,提升轨道交通换乘效率和服务水平。
海珠区
基础设施互联互通
海珠区加快推进广佛环线、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直通香港、澳门市区的水上交通航线开通运营,积极融入广深“半小时交通圈”,推动构建穗港澳“1小时生活圈”,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体系一体化。同步规划建设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等重要交通枢纽的配套设施,实现无缝衔接、零距离换乘,形成“站城一体”的城市综合体。衔接南沙区海洋产业,推动向海协同发展。
完善综合交通体系
打通环岛堵点断点,加快推进环岛路全线贯通。重点完善次干道、支路网建设,打通断头路,打造交通微循环。积极落实城市交通规划,继续推进地铁8号线东延段、10号、11号、12号、18号、28号线(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)、各过江隧道及快速路等项目的建设工作,推动实现各区域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等要素的便捷流通。结合空间布局及轨道交通线路建设,优化调整公交线网,提升公共交通站点覆盖水平,发展多样化“最后一公里”接驳方式。划定测试区域,率先试点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。合理配置静态交通设施,在停车矛盾突出区域推进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,强化停车管理。
荔湾区
加快打造广州西部交通枢纽
全力打通对外联系通道,强化外部与佛山南海地区交通衔接,加快推进广佛重点联络通道建设。强化内部与广州其他地区的交通衔接,加快推进过江通道项目建设,加强荔湾南北片区融合及与其它区的联系。
积极配合落实轨道建设
力争完成轨道交通10号线、11号线、13号线、22号线建设,推动线网向佛山等周边城市延伸,完善荔湾区轨道交通网络。
天河区
建设综合交通枢纽
抢抓高铁入城契机,按照国际一流城市中央火车站标准改造广州东站,增加地铁11号线环线、18号线快线衔接,构筑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枢纽。依托广州至广州东、广州东至新塘、广佛环线和穗莞深城际铁路建设,打造龙洞站、智慧城站、金融城站、石牌站和天河东站5个城际枢纽。协调跟进广汕高铁、赣深高铁建设,推进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规划建设和广深高铁新通道规划研究,构筑粤港澳大湾区“一小时城轨交通圈”。
协调推进岑村机场功能调整,解决广州国际金融城等功能区开发限高问题。加快站城融合发展,推动轨道交通站点TOD综合开发,挖掘拓展城市品质创新发展空间,优化提升公共空间品质和公共设施配置。
加快地铁10号线、11号线、13号线二期、18号线等地铁线路建设,优化提升天河客运站等汽运枢纽,促进城区通勤便捷。
加快完善城区交通网络
构建“九纵十一横”主骨架路网,加快主干道建设。加密对外联系通道,强化与周边区域的路网联系,加快高速路与快速路建设。推进区内新建道路以及过江通道的研究谋划。畅通次干道、支路微循环,治理拥堵路段与节点,从源头遏止新增交通拥堵点。
白云区
白云区坐拥白云国际机场、广州白云火车站、广州(大田)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枢纽、大朗铁路货运中心、珠江西航道、3条城际线、4条铁路线、13条高快速路、10条地铁线,陆水空铁汇集,连通全球五大洲210多座城市,1小时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,交通高效便捷、四通八达。
打造主干铁路枢纽,强化对外交通辐射
推进白云火车站、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、白云机场T3交通枢纽、大朗站的建设,打造白云区客、货主干铁路枢纽。
开拓高速轨道网络,强化周边一体衔接
规划建设广湛高铁、广州至汕尾铁路等高速铁路,建成及开工建设新白广城际、广清城际二期、广佛环线、广州东-花都天贵城际、芳村-白云机场城际等8条城际轨道。
黄浦区
加快枢纽与轨道建设
推动重要交通枢纽建设。重点推进黄埔站、知识城北站的高铁枢纽建设,完善高铁集疏运交通网络,促进“一心五向”市域铁路枢纽布局构建,强化黄埔的区域辐射力和集聚力。加快区内镇龙站、佛塱村站、马头庄站、平岗站等城际铁路站建设,提升湾区范围的快速集散能力,引导枢纽与城市的融合发展。积极推进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、地铁7号线二期、地铁12号线、地铁13线二期的建设,同步谋划推进地铁6号延长线、19号线一期及延长线、37号线一期、17号线、地铁14号线延长线、地铁20号线、地铁23号线,优化地铁40号线线路。同时加快白云机场联络线与广州东站联络线(37号线)规划建设,实现全区范围内轨道交通全覆盖,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系统。
加强对外通道建设,推动“高铁城际入区”
配合做好广深第二高铁、广河高铁、广汕高铁、广中珠澳高铁等线路建设的前期工作。推进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的建设,满足城际交通间的通勤,推进区域间铁路路网衔接。推动城际铁路建设,强化广州与周边重点城市之间的快速联系,加快建设佛穗莞城际、深莞增城际、肇清从城际,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“一小时城轨交通圈”。
花都区
支撑打造世界一流门户枢纽机场
加快推进白云机场扩建,提升枢纽能级。增强白云机场货运枢纽功能,完善货运基础设施建设。构建高效便捷的多层次空铁联运系统。规划形成“6条高铁+5条城际+1地铁”轨道网络。
扩建广州北站为北部重要枢纽客站
广州北站位于广州市“一心五向”的铁路枢纽群布局中的北部枢纽群,主要服务广州北部区域的高铁和普铁客流,规划总体场站规模达到18台36线。高标准改造提升北站,推进北站周边综合开发,加快推进广州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,提升广州北站枢纽能级。
番禺区
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
推进“六纵六横”骨干道路网建设,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。着力推进佛莞城际、广佛环城际、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3条城际铁路、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,以及广州地铁12号线、18号线、22号线、3号线东延段、7号线二期工程、7号线西延顺德段、8号线东延段和佛山地铁2号线等8条地铁项目建设。
推动多条快速路及过江通道等道路交通项目建设,推进交通道路网络内通外联。优化提升内部路网,加密产业园区或组团中心与中心城区连接及对外交通枢纽衔接,搭建层次分明、网络化的城市路网结构。
持续提升交通枢纽服务能级
持续提升广州南站枢纽能级,将广州南站打造成为全国高铁枢纽站城融合及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、世界一流火车站、引领全球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高端城市门户。加快推动轨道交通一体化,实现15分钟可到达广州中心城区和30分钟可抵达白云机场、南沙海港以及佛山、中山等地;畅通“四通八达、四面八方”的高铁通道,实现1小时直连湾区、2小时互通省内、3小时互达泛珠三角、5小时联通长三角和成渝城市群。
南沙区
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
进一步提升南沙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及辐射能力,抓住将广州打造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契机,持续提高南沙铁路枢纽地位,构建高铁+城际+城市轨道多层次的轨道网络,融入国家、湾区轨道交通网络;推动南沙通用机场建设,融入区域机场群,形成港口、铁路、航空、公路“四位一体”的现代区域综合交通体系。
加快与港澳直连的轨道建设
加快推进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和南中珠城际建设,构建南沙与珠澳边界轨道联系双通道。加快推进港深西部铁路北延至南沙枢纽纳入上位规划,实现直达香港北部都会区。依托广珠城际、深江铁路及其联络线,串联珠海(澳门)、中山、南沙、深圳机场至深圳西丽等,打造环湾30分钟出行圈,强化南沙枢纽在湾区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。
打造“3060”轨道交通网
加速推进中南虎城际、22号线东延线,提升中南虎城际、肇顺南城际建设标准,引入深南、赣深高铁,规划形成“一横三纵”城际轨道网,实现30分钟直达湾区核心城市和主要交通枢纽,60分钟联系大湾区主要城市中心区。
加快区域高速通道建设
加快推动南中高速、万顷沙支线-深中通道、狮子洋过江通道建设,研究南沙至高明高速、穗深通道方案,形成“六横二纵”高速公路网络,实现南沙与周边城市40分钟互达、大湾区主要城市60分钟互达、大湾区其他城市90分钟互达。南沙境内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规划至2025年达到129公里,规划至2035年达到131公里。
加快建设“四快一慢”轨道网
“四快”:既有高速地铁18号线,规划建设高速地铁22号线、高速地铁4号线复线和快速地铁26号线,打造40分钟交通通勤圈。其中,提升4号线复线为高速地铁并延伸至南沙枢纽,连接南沙中心区、庆盛、南部片区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、莲花湾、知识城等。“一慢”:现状地铁4号线,从黄村、金洲到南沙客运港,主要承担南沙中心区和广州主城区的联系。
南沙区
深化完善“三纵三横”等交通路网,打造连接东西部交通廊道,打通经济园区内经济走廊,积极推动主干路与立交连接线建设等项目,谋划启动多条主干路及国道改扩建工程建设,构建从化城区便捷畅通的交通路网。打通和优化中心城区交通内循环系统,持续开展交通拥堵综合整治工作,基本消除断头路,提升交通环境品质。
扩大对外连通能力
积极谋划推动赣广高铁、广河高铁、广州至珠海(澳门)高铁知识城和从化联络线、深莞增城际、地铁37号线等轨道交通项目,扎实推进高速建设以及高速改扩建等项目,协调推进高速互通建设,构建全面融入广州中心城区“半小时”经济生活圈的绿色交通体系。科学有序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,适应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需要,满足公务飞行、城市巡逻、应急处突、休闲娱乐、飞行培训等多元化通航飞行需求,促进通用航空业持续健康发展。
发挥枢纽交通优势
优化交通网络体系,打造城市公交系统
相关推荐:轨道交通展、隧道展、轨道交通展展位预定、轨道交通展参观报名
扫码加入交流群